“慈母手中線,游子身上衣。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”孩提時代,這首詩總是可以朗朗上口,隨時拈來。然而,那時卻無法體會那種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思念之情。直到今天,初為人父的我才真真切切的體會到那種刻骨銘心的牽掛。
每當夜深人靜,洗過澡,躺在床上,拿出手機時,那才是一天中最幸福、最舒心的時候??粗改赴l(fā)過來的剛滿八個月大兒子的照片和視頻,一天中所有的疲倦和不愉快都會隨之煙消云散。“寶寶長了一顆牙了”、“寶寶能爬了”“寶寶今天能牙牙學語了”、“寶寶,喊爸爸”……視頻時,媽媽總會說這些,有時候真恨不得立馬回到家,抱一抱、親一親可愛的兒子,可是孩子一天天的長大,你會發(fā)現自己肩負的責任也越來越重。
2011年畢業(yè)后,我便一直在工程項目部上班,由于工作的特殊性,很多時候是顧不上家的。記得那時,項目總工的愛人臨產,他接到電話匆忙回去,可是當愛人還在產房時,項目的一個緊急電話,他又毅然決然的連夜趕回項目部,甚至都沒來及見孩子的第一面。當他再次接到他媽媽打來的電話時,電話那頭“孩子,你當爸爸了,是個大胖小子”,淚水再也忍不住,交織著愧疚,摻雜著喜悅,奪眶而出……
這只是許多發(fā)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其中之一,這就是工程建設者們“舍小家,顧大家”的偉大情懷。我們也想?;丶铱纯?,也想一家人在一起吃個飯,也想可以經常帶著父母老婆孩子出去走走逛逛,共享天倫之樂,但是我們肩上的擔子會提醒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。
工程建設者們戰(zhàn)酷暑,斗嚴寒,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為城市的建設和發(fā)展添磚加瓦。他們很平凡,只是一名普通的建設者,但他們都懷揣著一顆偉大而不平凡的心,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而去改善現在的生活條件,讓父母愛人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。是那份對家的執(zhí)著支撐著他們在戰(zhàn)斗。
時至今日,社會越來越開始注重人文關懷。對于工程建設者們來說,最重要的莫過一個“家”字。因此,“家文化”建設已經成為項目人文關懷的重中之重。項目部不再只是一個工作的地方,而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,一個可以為我們遮風避雨,帶給我們溫暖的家。同事們親密無間,像家人一樣在工作上互相幫忙,在生活上彼此照應,那是多么的和諧、溫馨,工作儼然已經成為我們的“家務”,大家也都會爭先恐后的為這個集體的“家”,去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。
2016年6月24日,我很榮幸地加入了安徽交建錦繡大道、江蘇路、浙江路項目部大家庭。轉眼間,一個月快到了,在這里我體會到了家庭的溫暖,家人的親切,體會到其他項目都不曾有過的親情。
他,項目經理陳光龍,初次見面時,穿著T恤、短褲加運動鞋,看上去很樸素,平易近人。十五里河防汛抗洪,他帶領我們頂著烈日連續(xù)奮戰(zhàn)在抗洪一線,沒過幾天,大家都曬得黑黝黝的。閑暇之余經常和大家談笑風生,幽默詼諧的話語,經常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。吃飯時,大家都喜歡和他坐一桌,不曾因為他是項目領導而有所忌憚。“有人問我這幾天怎么曬這么黑,我說我去非洲旅游去了,剛剛才回國”說著便露出他那帶有北方人憨厚質樸的笑容。他雖然很注重成本控制,但是在關系到大家生活方面,絕不含糊。他還經常到員工宿舍去看看,噓寒問暖。叮囑我們只有大家吃好、住好了,才不會想家。
他,協(xié)調部主任范成榮,第一次見面是在公司門口,然后這個看上去孔武有力的壯漢就成了我的頂頭上司。他是良師,更像一位益友,在工作和生活上給了我這個初來乍到的新同事很多幫助。后來發(fā)現他并不是只是看上去很壯,是真的很有力量,還是體校畢業(yè)的。“比賽結束后,看著鏡子里的自己,已經腫的面目全非,變成豬頭了”那天晚上,他向我講述他那次參加散打比賽的經歷,雖然拿了亞軍,但其中付出多少的汗水和眼淚只有他自己最清楚。
還有他,戴著眼鏡的合約部部長李昊,一派書生氣質但并不文弱,還胖乎乎的。可能是項目部的伙食養(yǎng)人吧,大家都發(fā)福了。后來閑聊才知道,我們竟然還是同一屆的高中校友,而且現在居住的房子還是那么的近,突然有種他鄉(xiāng)遇故知,老鄉(xiāng)見老鄉(xiāng)的喜悅之情。因為年紀相仿,也很合的來,所以很快我們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兄弟了。他也告訴了我很多在工作上需要注意的事情,給了我許多幫助。
還有他……,還有他……,慢慢的去認識這里的每個人,發(fā)現他們和自己都有著些許這樣那樣的共同點,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緣分才讓我們聚集在錦繡大道項目這個大家庭里,面對挑戰(zhàn),同舟共濟,共同成長。若是有人問我:“家是什么?”,我會回答:“家就是親人的所在,一個在故鄉(xiāng),一個就在這里?!?/span>